我們在自家冰箱里凍出來的冰,很容易結滿白色的雜質,英文里有個很形象的說法,叫 Cloudy Ice(多云的冰)。
為什么人家的冰塊能這么通透?一看就是高端、大氣、上檔次…
不通透原因
要凍出剔透冰塊之前,我們得先知道為啥冰會「多云」。
1. 冰中的「多云」,可能是原料水中的溶解的空氣、雜質(微量元素、氯氣、甚至是灰塵)等,在凍結的過程中,這些雜質無法排出,就會在冰塊中形成白色的部分。那解決方法就是使用純凈的水(蒸餾水),或在使用前煮開,提前驅散掉氣體。
2. 冰的形成是有順序的,在我們常用的冰格里,也是外層先凍上、而后逐漸向內。當你掰還沒有完全凍住的冰格時,就會看到是一個冰殼子包著一汪的水。
3,隨著水的溫度降低,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也會降低。舉例來說,如果你有一杯 90℃ 的飽和糖水,在糖水降溫至室溫時,會有一部分糖晶體析出,沉淀在杯底。由于低溫下溶解度降低,一些本來在高溫下可溶的雜質就會變得不可溶。
綜合上面三個原因,你自己在家里凍冰塊,由于外層更早凍上,雜質就被一直往內趕,最后就在冰的中間形成了「多云」....
工業制冰
首先當然是往容器里倒可食用的水,水都是需要預先處理過,使用純凈的水或提前煮沸。
把灌滿水的容器浸入特別冷的鹽水里。
工人蓋上蓋子。這里的蓋子都留了個小口,方便放入管道。
攪動排氣
從蓋子的小口通進管子,將水不停攪動,用這樣的方法將水中溶解的空氣排除掉,外層逐漸向內結的冰,就會純凈剔透了。
抽吸換水
上面的方法做出冰的外圍,冰芯雜質的問題則是通過不斷抽吸來解決的。每隔一段時間,機器就換一次容器中間的水,保證雜質在凍結到冰塊內部之前就被抽走換過,為了剔透可以說非常奢侈了...
剔透冰塊
通過以上兩個手段的處理,冰塊的透明度就非常高了。
經過 48 小時的完全凍結后,總算到了豐收的時候~這種大批量制冰的工廠,在英文中里也叫 Ice Farm,種水得冰...聽起來就好酷。
冰塊脫模
將整個凍住冰塊的容器放進 15℃ 的水里稍微泡一泡。如果冰塊的溫度變化太劇烈,是會出現前功盡棄的裂縫...所以需要用泡水的方式去脫模。
脫模之前,還需要把蓋子揪掉…
漫長的等待終于迎來了收獲,感受到了農場主的幸?!?/p>
切削變小
整大塊的冰并沒有太多應用場景,工廠會根據實際需求切小處理。
首先是切割出來透明無暇的長冰塊。
再用帶鋸,把長塊切成小長條。
最后切成整整齊齊的小方塊。這個凈度,得有 VVS 級了吧?!長這么好看,加什么都好喝了...
高效切冰
把凍出來的整大塊冰交給機器,不需要人工操作,排一列的圓鋸片幫你整整齊齊。
橫切之后再豎切,出來的就是散碎的小方塊了。